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2022年的主题是Step Up For Bone Health。结合我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特点,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于今年9月29日联合发布了2022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中国主题“巩固一生,赢战骨折”,倡导公众共同关注全生命周期骨骼健康。

健康生活方式,助力骨骼健康
营养、运动、晒太阳,有利于促进或保持骨量
在日常生活中多进食含钙丰富的食物、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必要时服用钙剂。在补充钙的同时,充足的维生素D也是必不可少的。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促进肠道的钙吸收。建议上午11时至下午3时,尽可能多地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分钟。在享受阳光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开强光以免晒伤。
2. 科学运动防损伤,爱护全身骨骼和关节,保持持续行动
管理和控制好体重,长期超重和肥胖会加剧骨骼和关节承重负荷。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和健康状况选择适宜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长、运动频率,量力而为,循序渐进,养成习惯。参加体育锻炼时先做好准备活动,舒展关节,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
3.儿童、青少年端正身姿和体态,少久坐多锻炼
儿童和青少年身体处于生长期,正确的站、坐、卧姿是脊柱健康的基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课间休息要离开座位适量活动。减少久坐和视屏(观看电视,使用电脑、手机等)时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保证充足的体育活动,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
4. 40岁以上人群应检测和了解自身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基础骨量积累和增龄后骨量流失密切相关。人体骨骼中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到最高的峰值骨量,骨量积累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的骨密度,关注骨骼健康状况。
5. 老年人应重视力量和平衡能力练习,预防跌倒防骨折
运动锻炼能够保持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健步走、太极拳、八段锦、舞蹈、单腿站立等形式的运动可以降低因衰老导致的关节僵硬,保持或改善平衡能力和耐力,降低和减少老年人跌倒或者跌倒导致骨折的风险。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慢病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