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疼痛学会从2004年开始,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疼痛”,是人类经常遇见的问题。我国也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

一、什么是疼痛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疼痛能够引起疼痛神经的强烈兴奋,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内分泌等功能,不及时治疗容易耽误病情。
二、疼痛的分级
对于疼痛分级,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数字分级法,把人类能感受到的疼痛分为10个级别,级别越高,感受到的疼痛感就越大。0: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
三、疼痛要分不同情况对待
急性疼痛
尤其急腹症、剧烈疼痛、外伤性疼痛等根本不存在“忍”的问题,疼痛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提示你快速就诊、治疗。
慢性疼痛
尤其是反复发作,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基本一致,可以忍一忍、观察一下,以前的缓解方法试一试,一般不超过一周。
如果局部疼痛性质有改变、新症状出现,尤其是伴有全身症状,药物不缓解,建议尽早就诊。
顽固性疼痛
对于顽固性疼痛,尤其是顽固性神经源性疼痛,药物治疗效果可能不佳或需要较大剂量,神经外科干预就成了重要选项。
四、疼痛除了让人感觉很痛苦,对人体还有哪些影响呢?
遭受疼痛折磨的人常常表现为心绪不定、坐卧不宁、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同时伴随着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等生理改变;如果疼痛长久得不到良好控制,会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下降等病理改变;还会并发焦虑抑郁,甚至自杀等精神心理变化。
来源: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