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注意预防这些疾病的发生!

发布时间:2022-04-07浏览次数:706



4月,需要重点预防新冠肺炎,需要预防手足口病、水痘等急性传染病,还需警惕河鲀鱼中毒。

01

新冠肺炎


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广东多地出现聚集性或散发疫情。市民应提高警惕,继续保持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公筷制、使用“健康码”等良好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


特定人群,例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保安员、保洁员、司乘人员、客运场站服务人员等以及就医人员都要规范佩戴口罩


同时,减少开展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室内公共场所活动。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要落实清洁、消毒等卫生措施。



选购、食用来源正规、在保质期限内的进口冷链食品,清洗加工冷冻食品时,厨房保持通风,切割食物时注意防喷溅。储存和加工食物时,砧板、菜刀、餐具等生熟分开、及时清洗。肉蛋海鲜等食物烧熟煮透。


出入农贸市场、超市商场等人员聚集场所时,全程佩戴口罩,尽量避开人流高峰,缩短停留时间,回家后及时清洁双手。


0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的常见病,容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聚集性疫情。预防手足口病需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常通风、勤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在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家长若发现小孩出现发热,手掌、脚底或口腔等部位出现水泡或者皮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带小孩到正规医院就诊治疗,并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变化。



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


6月龄至5岁儿童的家长可按照“知情、自愿、自费”原则,在预防接种单位为孩子接种EV71疫苗以预防由EV71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幼儿感染EV71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


0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发病。婴幼儿和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易感儿童感染后发病率可达95%以上,因此水痘极易在人群密集的学校等集体单位传播扩散



可通过以下措施预防水痘:适龄儿童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开窗通风;勤快洗手。托幼机构和学校需严格落实晨、午检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患病学生,同时加强消毒措施,严把病例痊愈返校关。


04

河鲀鱼中毒

2-5月份正值河鲀卵巢发育期,是河鲀最肥美的时候,也是毒性最强的时候。河鲀鱼体内的河鲀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是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其毒性约为剧毒氰化物的1250倍,0.5克即可致人死亡。虽然广东绝大部分的河鲀毒素中毒均以进食河鲀为主,但含有河鲀毒素的食物不止河鲀一种,既往也发生过食用云斑裸颊虾虎鱼、织纹螺等引起河鲀毒素中毒的案例。


01

河鲀毒素中毒的临床症状


吃河鲀鱼中毒多发生在食后10分钟至3小时之间,中毒症状的轻重与胃内容的空盈、摄入毒素的多少、毒性的强弱以及胃内毒素是否及时吐出或洗出有关。食用者中毒后1045分钟内会出现口、唇、舌尖、手指轻微麻木等早期症状,随后出现呕吐、步行困难、言语困难,进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呼吸困难,直至意识消失,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02

河鲀毒素中毒的救治


目前,对于河鲀毒素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临床上一般根据发病症状进行对症治疗。临床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注意维持患者的呼吸,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和一些护理措施。临床上一般以催吐、 洗胃、导泻、促进毒素排出和维持呼吸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


03

如何预防河鲀中毒


改变“吃河鲀”的饮食习惯,消除“吃河鲀”的侥幸心理;



要做到不购买,不加工,不自行捕捞和食用野生河鲀鱼以及含有河鲀毒素的其他生物;



不要到餐厅、渔船等地食用未经国家审批的企业加工的河鲀整鱼;



不要到路边或市场上买不认识的鱼类;



了解河鲀鱼形态特点及其毒性,避免误食或贪其美味但处理不当而中毒;



学习掌握基本的紧急救援措施,如发现有人误食河鲀鱼后,立即送往医院,在等候送医时可用手指、筷子刺激咽喉壁诱导催吐,及早排出体内毒素;



消费者一旦发现违法经营河鲀鱼的行为,可拨打12345市民热线举报。



来源: 佛山疾控



后勤保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