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湖北疾控
目录
(1)为什么在每年的3月24日开展结核病的宣传活动?
(2)结核病现在在我们国家、我省是什么发病情况?
(3)平时在学校怎么预防肺结核的发生和传播?
(4)如果发生了学校疫情该怎么办?
(5)感染了未发病的学生是否需要治疗?
为什么在每年的3月24日开展结核病的宣传活动?
在1882年有一个德国科学家叫科霍,他在3月24号这一天他宣布发现了结核菌。在100年之后的1982年3月24号,国际防痨协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就倡议各国政府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在这一天举办发现结核菌100周年活动。卫生部在1996年的时候就发文要积极开展结核病日的宣传活动。
结核病现在在我们国家、我省是什么发病情况?
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的传染病,在古时候它又叫“痨病”。现在的公众的认知里面就认为好像现在已经没有结核了,其实这种认知是不正确的。
我们国家的法定传染病里面结核病的致死人数是第二多的。其带菌人群比较多,发病人群比较多,导致死亡的人群也比较多。
2020年我们省报告的发病人数是31329例,报告发病率是每十万个人里面有52个人发病。结核病是一个呼吸道的传染病,所以当一个患者没有经过诊疗的话一年可以导致10-15个人感染。
学校人群比较密集,就容易发生聚集性的疫情。而且学生作为家庭、学校还有社会的桥梁是有流动性的,所以一旦这个地方发生传染性的肺结核的话是容易导致传播和扩散的。
学生和家长都需要去增强健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结核病的识别能力。如果自觉有可疑的症状话要主动去就医,不要隐瞒病情,不要带病上课,如果咳嗽咳痰超过两周的话就要及时去医院机构就诊。
结核的感染和发病跟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系,增强了自身的抵抗力是可以降低发病的,所以我们平时要增强体质,多锻炼,营养要均衡。结核病是一个空气传播的疾病,它跟新冠一样,平时要勤洗手,多通风,疫情期间不要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外出要戴口罩,不要随地吐痰,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降低结核的传播。
学校它是传染病防控的主体的责任单位,所以在平时校园里面他也需要采取一些常规的一些措施来预防结核的发生。
首先要把好入学关,也就是在新生入学体检的时候我们要把结核作为一个必查的项目来进行。这个地方还要跟大家稍微强调一点,在教职工的常规体检里面也需要把结核检查纳入其中。
其次学校还要积极地去开展日常的健康教育,广泛地去宣传结核防治的核心的知识。
再就是学校要保障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一个正常的秩序,保证人均的使用面积。特别是在教室、宿舍、图书馆这些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要加强通风换气,保证空间的空气流通。
然后要做好校园的清洁、保洁、卫生死角这些问题,还要加强日常的监测和报告,着重去了解一下学生有没有咳嗽、咳痰、咳血、盗汗这些结核的疑似症状。最后要加强因病缺勤追踪和登记的制度。
如果发生了学校疫情该怎么办?
学校作为传染病防控的主体责任单位,应该跟疾控还有一些相关的医疗单位开展疫情处置。
开展疫情处置第一步要进行一个密切接触者筛查,这个跟新冠是一样的。我们要了解一下跟这个病患一起生活和学习的同学和老师有没有感染,有没有发病。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的筛查的策略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患者有可疑症状,例如做皮肤试验的时候是一个强阳性,或者是胸部拍片的时候有异常,这种情况下都是要把他转到结核病的定点医院进行一个病原学的检查来诊断是否患有肺结核。
发病的学生要到定点医院去做一个诊断判断他是否有传染性。如果有传染性的话医院会开具一个休学证明,然后孩子就在家里居家隔离治疗,完成疗程之后定点医院会给他开一个复学证明,他就可以再回到校园里面继续学习。
如果发生了肺结核的疫情家长也不必恐慌,因为肺结核它虽然是一个呼吸道传染病,但是他其实是一个慢性病,从感染到发病它是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出现疫情的情况下家长应该配合学校进行筛查和一些后续的处置,疾控也会全程指导学校采取一些应对的措施。
感染了未发病的学生是否需要治疗?
这种情况学生是在一个潜伏感染的阶段,后续是有很大的一个发病风险。所以我们建议进行一个预防性的治疗来降低后续发病的风险。
预防性治疗比起上面说的全程治疗他的疗程要短一些,使用的药物要少一些,相对来说的话药物的副反应也要稍微轻一些。
而且在做预防性治疗前要进行评估,治疗后要进行一个随访监测。特别是在学校发生疫情的时候,如果在这个筛查的过程中发现对方皮肤试验是强阳性,就是一个感染状态的话,是强烈建议进行一个预防性的治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