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数据表明,影响健康的60%以上的因素使行为和生活方式,体育运动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减少医疗开支,是实现全民健康最积极、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手段。
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

慢跑时间取决于慢跑者的训练程度。对于初学者或中断体育运动较长时间的人来说,一开始每次运动最好不要超过10~15分钟,中间可以有一个慢走的过程。慢跑时间可在一个月内逐步提升到20分钟。慢跑运动的关键在于坚持,平均一周需3次训练。

【科学健走的金标准----大步向前,走起来!】
一般来说,健走的步幅是按照个人身高来决定,最合理的步幅是身高乘以0.45~0.5,步幅过小会导致小腿肌肉过粗,同时容易出现酸疼的感觉,步幅过大则对膝关节的冲击力较大。
1、肥胖人群健走,应量力而行,防止关节损伤。肥胖人群的健走强度不宜过高,建议采用中低强度,也可间歇变换短暂的中高强度,加速脂肪消耗。健走时应适当增加摆臂幅度和频率,可采用“中轴扭转”的方式,增加腰腹锻炼。严重肥胖人群建议手持健走杖进行健走、适度适量,以保护膝关节。
2、冠心病患者健走要适当。适当的运动,可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脏功能,降低心肌缺血发生风险。但过量运动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发生心肌缺血并表现为心绞痛,冠心病患者运动量应以不诱发心绞痛发作为基本原则。建议严格遵照医嘱,并加强防护。
3、高血压人群健走,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步增加健走强度和运动量,达到最佳的降压效果。
健走前做轻度热身运动;健走中时刻注意身体情况,如果感到胸闷、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头部低于腰部、憋气或用力等情况;健走结束时缓慢停止。注意调整强度;若身体条件允许,可以在每天健走中适当增加小强度的力量练习和柔韧性练习。
【儿童青少年参加科学的体育锻炼】
儿童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进行体育锻炼时需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推荐儿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1小时中等强度及以上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每次最好10分钟以上,培养终身运动的习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鼓励大强度的运动;青少年应当每周参加至少3次有助于强健骨骼和肌肉的运动(如长跑、游泳、打篮球、踢足球、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




【成人运动要保证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 】
推荐每周运动不少于3次;
进行累计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每周累计至少75分钟较大强度的有氧运动也能达到运动量;
同等量的中等和较大强度有氧运动的相结合的运动也能满足日常身体活动量,每次有氧运动时间应当不少于10分钟,每周至少有2天进行所有主要肌群参与的抗阻力量练习。

【老年人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老年人最好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选择轻中度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游泳、舞蹈、太极拳等。上午10~11点和下午3~5点为最佳运动时间,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为宜。
【健康体重:每年量身高、称体重】
为了维持合适的体重,要定期测量身高、体重。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老年人运动则应量力而行,选择适宜的活动,建议每周坚持至少3次的平衡能力锻炼,并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对于肥胖儿童,建议,做好饮食控制、行为修正和运动指导。

